DSA檢測模體先借助X射線管產生X射線,當這些射線穿透人體或者檢測模體時,不同組織或結構對X射線有著各異的吸收程度。比如,骨骼由于密度較高,會吸收較多X射線;而血管等相對柔軟的組織吸收量則較少。隨后,穿過被檢對象的X射線會被探測器(像平板探測器或者影像增強器)所接收,并進一步轉化為電信號。
數字圖像處理核心環節:在獲取到初始的X射線圖像之后,利用計算機技術開展減影操作。具體而言,會將注入造影劑之前的原始圖像設為蒙片,再把注入造影劑后的造影像與之進行相減處理。由于兩幅圖像中背景部分(即非血管區域)基本保持一致,相減后這部分就被去除掉了,從而突出顯示了充滿造影劑的血管影像,實現對特定結構的清晰成像。
多參數檢測功能實現:檢測模體內通常集成了多種特殊的結構與材料,能夠模擬不同的臨床場景以及生理特征。通過這樣的設計,它可以對DSA系統的動態范圍、空間分辨力、低對比度線性、減影性能、血管細節成像性能、幾何畸變等多項關鍵性能指標進行準確檢測。例如,有的模體配備了獨特的行走機構,能夠半自動地完成模塊減影功能,方便操作人員在安全距離外通過擠壓氣囊來推動插件模塊在照射場中移動,以此實現遙控操作下的減影過程。
DSA檢測模體的測定步驟:
1.準備階段
-選擇合適的模體:根據具體的檢測需求,選擇具有相應功能的DSA性能模體。這些模體通常可以檢查對比度范圍、分辨率、線性度、一致性、放大器動態范圍、匹配準確度和減影有效性等性能指標,并且能夠定量測量高和低對比度空間分辨率。
-設置檢測幾何條件:將模體按照要求放置在合適的位置。
2.進行各項性能測試
-高對比度分辨力測試:把高對比度分辨力測試卡緊貼在影像接收器的入射屏或放在診斷床上,并讓顯示器中測試卡的線條影像與掃描線的方向成45°夾角。然后在影像接收器最大的視野尺寸下,設定幀率為15fps,以普通劑量自動條件或常用透視條件進行透視,觀察并記錄結果。
-低對比度分辨力測試:使用專門的低對比度分辨力測試模體,按照特定的操作流程和參數設置進行測試,以評估系統對低對比度結構的識別能力。
-其他性能指標測試:利用模體的獨特設計,如行走機構實現的半自動模塊減影功能等,檢測DSA系統的動態范圍、空間分辨力、低對比度線性、減影性能、血管細節成像性能、幾何畸變等性能指標。
3.數據記錄與分析
-在每個測試過程中,準確記錄相關的數據和圖像信息。例如,在測量空氣比釋動能率時,要記錄不同條件下的值;在進行分辨力測試時,記錄能夠清晰識別的最小細節等信息。
-根據記錄的數據和觀察到的現象,對DSA系統的性能進行分析和評估,判斷其是否符合相關的標準和要求。